核酸檢測當中往往要通過鼻咽拭子采樣,武漢市東西湖區(qū)疾控中心檢驗科承擔著全區(qū)5家醫(yī)療機構的樣本轉運以及11個隔離點患者的采樣工作。每天他們都在和病毒近距離的“正面交鋒”。
余樹坤是武漢市東西湖區(qū)疾控中心檢驗科副主任,每次去隔離點采樣,*核心裝備就是這根探取病毒的棉簽。
武漢市東西湖區(qū)疾控中心檢驗科副主任 余樹坤:這是取了標本的咽拭子,把它放進去,這里有一個折斷的刻度,我們一般把它輕輕的折斷之后,跟我一起配合的人打開密封袋,我就把它放進密封袋。然后用酒精噴壺把表面一噴,同時把密封袋里的氣泡趕掉,不能過快,不然容易產生氣溶膠,氣體要慢慢排。
咽拭子的取樣必須要到位,這個到位是一個什么樣的標準呢?余樹坤說,要將棉簽深入患者咽喉深處,當患者出現(xiàn)干嘔的癥狀時,基本就采到準確部位了。但是患者也會因此出現(xiàn)干嘔、咳嗽現(xiàn)象,這個時候釋放出來的病毒量是翻倍的。
武漢市東西湖區(qū)疾控中心檢驗科副主任 余樹坤:怕肯定是有一點,但是怕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,準備充分、防護恰當?shù)脑?,危險可以降到*低。
采集咽拭子步驟和要求繁多,兩人一組,完成一次采樣平均需要10分鐘左右,凌晨下班已是他們的工作常態(tài)。
武漢市東西湖區(qū)疾控中心檢驗科副主任 余樹坤:每天出去四組到五組人,每一組承擔的標本量基本上是100到200個之間,然后就把這個當天運到第三方或者其他檢測機構實驗室。
為了減少家人的感染風險,余樹坤已經搬去酒店住。在東西湖區(qū)疾控中心像余樹坤這樣的采樣人員一共有12個,他們每天都在離病毒*近的地方“戰(zhàn)斗”。
武漢市東西湖區(qū)疾控中心檢驗科副主任 余樹坤:就是一個目標,把任務保質保量完成。誰有身體不適的,立馬換下來,其他健康的同志沖上去。
本文轉載自央視網,內容均來自于互聯(lián)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予以刪除!